目录名称:规划计划
发布日期:

湖州市气象局生态气象服务实施方案(2023-2025年)


湖州市气象局生态气象服务实施方案

2023-2025年)

一、工作目标

2025年,基本实现市县一体化的生态气象综合业务服务体系。生态气象监测体系不断完善,初步实现典型生态系统功能区的生态气象立体综合监测站网全覆盖;生态气候资源评估应用日益成熟,气候资源评估区划进一步细化,生态气象遥感监测评估产品不断丰富;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,人影作业数智系统及设备实现现代化升级改造;生态环境保障服务不断深化,大气环境、太湖蓝藻监测预报预警产品更加精准,服务产品的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;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不断创新,气象服务美丽新湖州建设效应更加突出,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整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。

二、重点任务

(一)完善生态气象监测体系建设

1. 加密、升级自动气象站网

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40套以上,升级改造60套以上,实现平均网格间距4.8 km,重点区域、高风险区域3.0 km。新建全天空智能观测仪、自动雪深观测仪50套以上,重点区域自动站配备北斗卫星应急通信系统。

2. 完善垂直综合气象观测网

完成湖州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升级,新建X波段相控阵雷达3部(长兴1部、安吉2部),对流层风廓线雷达1部(安吉),微波辐射计2部(湖州、安吉),气溶胶激光雷达1部(湖州),毫米波云雷达2部(湖州、安吉),低层大气雷达监测覆盖率达100%,实现大气环境水平和垂直结构精细化立体监测。

3. 开展生态气象立体综合监测

在东部平原湿地、西南山区森林、县域主城区分别开展湿地、森林、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监测站建设;在已建的清新空气监测站补充PM10NOx等观测要素,完善清新空气(负氧离子)监测网络;开展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建设,实现二氧化碳、甲烷及三维风脉动等要素在线监测。

(二) 强化生态气候资源评估应用

1. 开展太阳能、风能精细化评估区划

利用历史太阳辐射观测数据,分析湖州市总辐射、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年、季、月变化特征,形成太阳能资源精细化区划图谱;依托省气候中心技术支持,制作湖州不同高度的高精度风能图谱,分析风资源分布特征和可利用区域。

2. 深化湖州及乡镇气候资源精细化评估

   利用湖州及其周边气象站观测资料,从气象要素变化的物理机制出发,开展分乡镇精细化气候要素特点与气候特征分析,实现复杂地形下气温与热量资源、湿度与水资源、光照与辐射资源的精细化模拟,形成全市及乡镇精细化气候资源分析报告。

3. 加强生态气象遥感监测评估技术应用

利用气象和卫星遥感探测数据,监测评估湖州市历史序列及当年植被生态参量的时空变化特征,探讨城市热岛特征及形成机制,揭示臭氧等重污染天气、太湖蓝藻水华的时间变化及气象成因,开展台风、洪涝、森林火险等极端天气影响的遥感监测评估,形成湖州市年度生态遥感气象公报。

4. 强化生态气候品牌创建及推广应用

    开展优质生态气候资源调查,各县创成“中国天然氧吧”国字号生态气候品牌,实现乡村氧吧”“避暑气候胜地等省级气候品牌全域覆盖;研究发布市级天然氧吧体验地建设内容和指标,每个区县建设天然氧吧体验地6个以上。加大气候标志品牌应用,实现气候标志应用的规范性、权威性和一致性。

(三) 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

1. 开发湖州市人影作业数智系统

加快湖州市人影作业数智系统建设落地,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潜力落区预报、作业方案制定、作业指挥、安全监管等功能模块开发应用,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潜势预报和决策依据。

2. 完成人影作业基地建设和设备升级

加快推进吴兴老虎潭水库,长兴合溪水库,安吉两库引水等固定服务目标的人影作业示范区、试验区建设,完善德清天泉山生态人影综合基地,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区域覆盖率达90%以上;实现人影作业设备现代化升级改造,加快推进烟炉、燃气炮、无人机等新型人工增雨设备投入业务化应用,探索无人机作业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新手段、新技术。

3. 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

评估增雨作业的绝对增雨量和相对增雨量,估算增雨作业效益,评估云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对缓解局地干旱、改善空气质量、抑制太湖蓝藻等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效益。

(四) 深化生态环境气象保障服务

1. 开展清新空气监测预报服务

基于负氧离子监测数据,分析湖州市负氧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环境影响因子,建立负氧离子浓度的预报模型,推出清新空气监测预报服务产品。

2. 完善大气环境气象预报服务

依托浙江省环境气象预报业务平台及本地臭氧预报预测技术研究,分析未来48h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及臭氧浓度的影响,形成空气质量、主要污染物及臭氧浓度预报图形化产品。

3. 强化太湖蓝藻监测预警业务

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、无人机及定点传感器影像监测技术完善太湖蓝藻水华监测体系,建设南太湖蓝藻精细化监测服务平台,提升蓝藻水华监测能力;开展蓝藻水华的气象条件分析及蓝藻发生发展爆发的趋势预测,完善蓝藻专题气象服务产品。

4. 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研究

    基于多源气象观测数据,加强全球变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影响的监测分析,开展气候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;基于温室气体浓度监测,分析大气二氧化碳源汇特征,探索双碳战略目标下的气象贡献;建立湖州城市暴雨内涝仿真适用性模型,提升内涝预报预警技术水平,加强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深度合作,为城市合理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。

(五)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

1. 制作四时气象之美手册

面向全市举办“四时气象之美”摄影大赛,有奖征集湖州不同季节的特色气象景观、物候景观,配文相应的气象形成条件和科普分析,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编制成册,从气象角度向公众展示美丽新湖州。

2. 制作气候资源之利手册

结合湖州市气候概况及气候要素分布式图集,充分挖掘湖州光温水热等优质气候资源及太阳能、风能等清洁能源,提供资源利用建议,形成报告手册,从气象角度向公众展示实力新湖州。

3. 制作节气生活之味手册

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,探索各节气美食、物产、风俗、养生等与气象的关系,各节气推荐一个特色美食或物产,以及当季流行的风俗活动等,形成生活指南手册,从气象角度向公众展示品质新湖州。

4. 制作气象文化之韵手册

收集整理各类气象文化素材,从气象发展史、气象人物志、气象故事会和气象文化集等角度编写湖州气象文化之韵手册,宣传湖州的气象诗词、气象书法、气象散文、气象绘画等优秀作品,从气象角度向公众展示人文新湖州。

三、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强化组织领导、创新工作和人才培养机制,加强协同协作和上下联动,扎实推进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气象服务能力建设,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。

(二)扩大开放合作。深化与发改、环保、住建、林业、农业、水利、国土等部门之间合作与交流,建立稳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合作机制。积极争取省局业务支持、加强市县两级联动,整合资源,统筹协调,形成全方位、宽领域、多层次的生态气象合作格局。

(三)落实经费保障。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、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,积极申报基本业务建设、业务维持等建设项目和科研课题。围绕需优先解决的问题,合理利用各类资金,大力推进生态气象业务科研和技术开发。


  • 文件下载: